“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如既往地重視了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鄧宏光如是說。在他看來,我國要從“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讓產業走出“微笑曲線”的底端,做強研發和市場,就意味著,我們要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鄧宏光說,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利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強調了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近年來,通過政府引導,很多企業都紛紛申請了專利,但卻把專利“鎖在了抽屜里”,實際上并沒有運用起來。
“為什么沒有運用起來?這與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有很大關系。”鄧宏光坦言,如今企業在遭受專利侵權后,維權存在不少困難。
鄧宏光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還應適度加強。“所謂適度加強,一方面可以改善整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利用知識產權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護過度,造成‘專利蟑螂’的出現,濫用專利發動侵權訴訟戰爭,用專利控制產業。”
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鄧宏光表示,今后,建立知識產權法院將是重要方向之一。可喜的是,前不久,我市掛牌成立了兩江新區知識產權法庭,即是我市對知識產權法院的一次有益探索。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涉外知識產權問題也可能成為他們的“攔路虎”。如何在涉外維權訴訟幫助這些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也是政府和有機構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