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是政治、外交或商業經營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對于明確合作、排解糾紛和獲取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又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三言兩語說得好能皆大歡喜,千言萬語說不好會鬧得不歡而散。有“世界商人”美稱的猶太人深諳談判之道,憑借不凡的見識、過人的智慧和出眾的口才,每每在談判桌上大獲成功。
胸有錦繡口若燦蓮
在社交場所或談判席前,猶太人能夠幽默風趣,隨機應變,對答如流。其實,他們都不是天才,關鍵是他們充分做好了談判前的一切準備。猶太人認為,從容不迫、應對自若,就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談判氣氛,但前提和關鍵是付出艱辛的前期努力,盡可能地作好大量的準備。
作為猶太人的杰出代表,基辛格被稱為20世紀杰出的談判專家。在談判前,他非常注重做好周密的事前準備和掌握詳盡的背景資料。為了實現中美關系的正常化,基辛格曾赴我國訪問。臨行前,他照例要求有關人員進行徹底的調查。他的部屬根據多方面提供的資料加以反復審核修正后提交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除了核心的中美問題以外,還包括美蘇、中蘇、中印、中巴關系等翔實材料,基辛格在赴北京的前一周將這份報告呈尼克松審閱,并另外附上他自己所作的詳細分析和綜合評述。事實上,即使對中美關系不甚了解的政治家,只要讀了這份報告,就會成為卓越的內行。為此,基辛格總結為:“談判的秘密在于知道一切,回答一切。”在他看來,事先調查談判對手的心理狀態和預期目標,正確判斷雙方對立中的共同點,才能胸有成竹,不會讓對方有機可乘;相反,不知根底,在談判時優柔寡斷,不能立即回答對方的問題,會給別人權限不夠或情況不熟的印象。
猶太人這種充分作好談判前準備工作的方式,在世界商界和外交界都獲得了廣泛的重視和普遍的認可,是一種“凡大事謀定而后動”的成熟智慧。現實中,有許多人太愿意成為一個成功的談判專家,可是卻太不愿意去承受想成功之前必須要去經歷的艱辛和努力,又怎會不半途而廢呢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猶太人主張,在談判中,要盡量和有決定權的人談判。為什么呢?因為在他們眼中,每一個組織都有等級制度,平穩地和每一個等級人員交涉談判,一級一級地,直到滿意為止,這是低效率和浪費時間的行為。高階層的人掌握更核心的決策權,談判的級別越高,越能滿足自己的要求。
因此,如果他們考慮要和某一個人打交道,首先會弄清楚:他是什么職位?他能做哪種程度的決策?談判開始時,精明的猶太人會很禮貌地向對方詢問:“您能幫助我解決這個問題嗎?”或者說:“您能夠決定達成我們的共識嗎?”如果回答是否定或猶豫的,他們會找借口來終止談判,立即再找其他的高層人物。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東和談中,以色列的領導人排除很大困難,要求與美國總統直接面對面和談。當美國終于同意遵循中東和平方案時,他要求卡特總統做出承諾,卡特總統后只好說:我無權做一個明確肯定的國家承諾,但是我個人保證,如果美國的議會不批準這個合約,我就辭職。對此,猶太人終于達到了目
在談判時,猶太人也明白沒有人有絕對的決定權,所以,他們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有適當或有相當權力的人談判。有了協定之后,猶太人就會盡力執行,兌現他們的承諾,為自己千辛萬苦爭取到的權益提交滿意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