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到底怎么了?這邊被五花八門的問題產品陸續絆倒,那邊又因欺詐和造假而在美國資本市場面臨群體性失信。
面對接二連三的失敗案例,人們習慣于將注意力集中在事件本身,去追究當事企業的過失。然而,就在人們不遺余力地譴責失敗企業之時,類似的失敗又再次發生。為什么前車之覆軌沒有變成后車之明鑒?是什么因素導致當事企業動作一再變形?本期的反省失敗,就試圖去回答這些問題。
現在,請跟我們一起,把研究視角從企業內部拓展到外部的生存環境和市場,從問題成堆的乳品行業切入。
誰之錯?
寬容是中國文化的中庸的一種表現。從中國乳品行業可以看出,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環境寬容,導致了企業變本加厲地試錯甚至“做惡”。在問題乳品之外,瘦肉精、地溝油等食品丑聞也被屢屢曝光。有專家認為,這就是縱容的結果,“在中國,失敗成本太低了。如果早年出現問題乳品時,相關責任企業或兼管部門被處以嚴厲懲罰,那么后來就不會大面積發生問題了。然而,現實卻是,問題,甚至是相同的問題,一而再地出現。”
提高“作惡”成本
“現在市場的亂相,都被歸咎為企業“作惡”的結果。這是很不公平的。我接觸到的企業人,都很愛自己的企業和品牌,很少有誰只是想做一票就跑了的。我認為,現在的這種亂相,主要責任在于國家、行業協會沒有很好地監管,甚至不知道如何監管造成的。
美國商業史上的食品丑聞點滴
預測未來變化的一個方法就是以史為鑒,并從中推斷出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今天的中國,因為商業道德的敗落,出現了諸多產品和食品不安全的丑聞,很多人都在譴責這一點。在這個“隨心所欲”自由發展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在中國盛行的“一夜暴富”的“指導思想”支持下,道德的敗落自然成了大家的矛頭所指,而諷刺的是,中國在這幾十年中一直是世界經濟的亮點。我們都知道,中國和世界是一起進化和發展的。 回看一世紀前,正如中國現在所面臨的一樣,美國也發生過許多丑聞,面臨過許多危機。
豐田正在爬起來
豐田近年來的產品召回及質量問題層出不窮,但是這家企業并沒有因此頹廢,它正在努力重新崛起。對于汽車購買者與卓越生產的學習者來講,豐田并非一家普通的公司。該企業自成一派,其產品長期以來以高質量著稱,甚而令人敬畏。對于數十年來爭相效仿豐田生產體系的產業經理人而言,若有人宣稱豐田車出現質量問題必引發軒然大波。不過現在在全世界,經理人士們開始駐足思考他們效仿豐田生產模式之舉是否正確。